成都建筑設計公司
電話:13880490444
QQ:834777888
微信:z13880490444
投訴微信:z599777888
超高層建筑分散多個外核布局難點如何應對?建筑設計院告訴您,可以分散多個外核布局,第二次變革最先對核心筒提出革命性建議的是設備專業,他們認為隨著建筑設備的日趨增多和越來越復雜,如果把設備用房和管道井從核心筒中分離出來,可能會更有利于管理和維修。
而80 年代以后,智能化建筑的普及和電信設施的不斷增加,導致了在高層建筑中大量應用計算機和電信通訊設備,甚至許多建筑在竣工之后,仍然頻繁地改造布線系統和增添新設備。
智能化辦公樓中的光纜與電腦網絡管道井、配線箱以及中繼裝置等,每層都必須設置三處以上才算合理。這樣,建筑上為了滿足機電設備經常變動的需要,便開始將“核”分散化,分置多處設備用房和管道井,以便于局部更改。
對于結構專業來說,加強建筑周邊的剛度也會有效地抵抗地震對高層建筑的破壞,所以如果將垂直交通和設備用房等分散地布置在周邊,則無疑也會對結構抗震有利。
同時,這種分散的多個外核的空間構成模式,也正好適用于新興的巨型框架結構,使這種結構體系中的巨型支撐柱具有了使用功能。其最典型的實例就是丹下健三設計的日本“東京都新都廳”。
而從建筑設計的角度來看,核的移動、垂直交通、服務性房間和管道井分散到建筑的周邊,對于高層建筑的空間構成模式和立面造型上的變化也是極具革命性的。
它不但適應了其它專業的需求,而且還有利于避難疏散,創造更大的使用空間和使高層建筑的底部獲得解放。這種空間構成模式所具有的靈活性和先進性,很快便被推崇技術表現的歐洲建筑師們所發現,并創造性地應用在他們的作品之中。
羅杰斯設計的英國“倫敦勞埃德大廈”、88木街辦公樓和福斯特設計的“香港匯豐銀行”等等即是分散式核心筒的杰作,它們從內部的空間構成到外部立面,均與中央核心筒式的高層建筑大相經庭。
此外,在規模較小的高層建筑中,近年來還出現一種核與主要使用空間分離化的現象,垂直交通、服務性用房和設備管道井均分別獨立,與建筑主體分開。
主要使用空間更加完整,四面對外,核與主要使用空間之間以連廊相接。從結構的角度來看,核的剛度較大,而主體較柔,兩部分各自分別工作,既受力合理又相對經濟。
當然,連接部分的設計是這類高層建筑設計的關鍵所在,不過這種設計方式給建筑外觀帶來的變化,已引起了建筑師們的關注,并很快在歐洲和日本流行起來。
德國的漢諾威建筑博覽會管理辦公樓、埃森RWE公司辦公樓,以及日本東京的東急南大井大樓和大阪的凱恩斯本部辦公樓。
核與主要使用空間分散和分離還可以使樓梯間、衛生間等直接對外自然采光通風,既節約能源,又省去消防所需的加壓送風設備,更符合低能耗,可循環的現代設計原則。因此,近幾年強調生態、節能的高層建筑多采用這種布局方式。
馬來西亞建筑師楊經文設計的高層建筑,不但樓梯、衛生間等全部對外,而且電梯筒壁還被刻意用來遮擋日曬,可謂“分散外核空間構成模式的生態設計方式”。
“吉隆坡廣場大廈”及其最新設計的“新加坡展覽大廈”就都反映出這一設計特征。而另一位歐洲的建筑師赫爾佐格設計的前述之德國漢諾威建筑博覽會管理辦公樓,也以其生態觀念贏得了眾口稱贊。
下一篇:超高層建筑電梯難點如何應對?
版權所有:四川中七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 備案號:蜀ICP備15030883號-5 | 網站XML地圖 | 網站HTML地圖